11月23日,上海大学省部共建高品质特殊钢冶金与制备国家重点实验室“富氢低碳冶炼模拟科学中心、特种金属材料中试基地、能源梯度利用中试基地”落地临汾市的襄汾县。
以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教授葛昌纯为组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大学校长刘昌胜,贵州大学副校长李军旗,华北理工大学原副校长吕庆等以及来自同济大学、东北大学、钢铁研究总院、宝武集团、北京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的教授、专家组成的咨询委员会,对整体项目进行了咨询建议。
上海大学的项目组负责人鲁雄刚教授汇报了“富氢低碳冶炼模拟科学中心、特种金属材料中试基地、能源梯度利用中试基地”总体筹建情况,项目组成员详细汇报了上海大学与山西中升钢铁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富氢低碳冶炼热模拟大科学装置”的筹建进展。
专家组成员对“富氢低碳冶炼热模拟大科学装置”项目的定位目标、建设方案和建成后的运营、利用进行质询和建议。一致认为:基于氢冶金的低碳冶炼新技术研究是持续热点。以“10m3实验小高炉”为核心,由供氢(包括氢源和储运)、富氢冶炼、CO2捕捉分离与利用等多个子系统构成的低碳循环经济全产业链技术开发试验大科学装置,是我国高炉炼铁领域首台套专业化、半工业级的热模拟科学实验装置,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装置建成后将成为高炉科学、低碳冶金、氢能利用等领域的研究利器,为零碎的单体关键技术走向实际应用、集成产生新工艺的开发和系统研究搭建创新试验平台,为构建冶金领域新型氢能经济产业链提供强有力的手段和必要条件。项目目标明确、建设方案完善、设计施工有保障。同时,针对大科学装置建成后如何提升技术成果和经验的产出效益、建立保障运行管理和服务国家机制、充分发挥在产业创新价值链上的引领作用等几个方面,专家组提出了详细意见和建议。
临汾市委副书记、市长李云峰在致辞中指出,上海大学省部共建高品质特殊钢冶金与制备国家重点实验室三个中试基地落地临汾,既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的具体举措,也是临汾市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希望襄汾县能进一步发挥产业、资源优势,全力配合好、服务好中试基地项目建设,乘势而上提升焦化、钢铁、铸造等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也希望上海大学充分发挥科研、人才、创新等方面优势,更好地为我市实体经济加持赋能,建优产业链、补齐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推动临汾氢冶金技术、特种金属材料制造、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上海大学校长刘昌胜院士在发言中说,上海大学钢铁冶金学科是华东地区唯一的冶金领域国家重点学科,省部共建高品质特殊钢冶金与制备国家重点实验室瞄准国际前沿,开展了一系列高水平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性和系统性研究成果,特别是在钢铁、铸造等领域的绿色氢冶金与制造关键技术新理论和新工艺方面有着雄厚的积累和知名的行业影响力。开发绿色洁净新工艺、改造升级是从本质上解决钢铁、铸造、焦化等传统行业重污染困境的唯一出路。上大与襄汾共建“富氢低碳冶炼模拟科学中心、能源梯度利用中试基地、特种金属材料中试基地”,是依托临汾已形成的焦化-钢铁-铸造-建材工业体系,利用上海大学科技、装备、人才等方面的优势,聚焦绿色低碳、节能高效、循环经济等领域,助力钢铁、铸造和焦化等传统产业技术创新改造和优化升级,为临汾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对于加快推进能源革命、推动焦化钢铁等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咨询会后,举行了“富氢低碳冶炼模拟科学中心、特种金属材料中试基地、能源梯度利用中试基地”共建签约和落地揭牌仪式。(撰稿、摄影:氢冶金技术研究与成果转化中心)